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数据来源: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作为资产管...[详细]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10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至9月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10月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9%,实...[详细]
新入列的“海洋地质二号”多功能新型科考船18日缓缓抵靠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标志着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正式启用,我国深海探测基地保障...[详细]
记者15日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应出国展览行业和外贸企业需求,中国贸促会及时推出恢复出国经贸展览的针对性举措,已完成今年11月至明年2月期间的15个出国经贸展...[详细]
中老铁路,又称中老昆万铁路,它北起云南省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市,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使用中国设...[详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今年以来,党中央...[详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全民共识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入人心...[详细]
汽车销量预期从悲观转为乐观,一方面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家对汽车消费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产品...[详细]
摘要:
近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现状使得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对旅游管理对策进行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
引言:
我国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蓬勃发展,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文化意识和生态意识薄弱,一些民族地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资源及民族文化的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的矛盾突出,制约了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亟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化道路。与此同时,在“美丽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引导下,我国越来越重视自然保护区旅游的生态化,因此,推进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更是迫在眉睫。
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现如今,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较为薄弱,服务接待设施不齐全。如马山县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马山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目标达标情况表显示,截至2015年,马山县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县域污水集中处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尚未达到预期目标。以红水河景区沿线的村庄为例。目前兴华村路灯建设尚未完全普及,且未利用太阳能来发电,而是仍连着农户家的`电线电缆。道路两旁、河岸两边垃圾桶均未设置,村民们倒放垃圾要走较远的路,垃圾倒放点相对简陋,道路上不时能看到食品包装袋。河岸两边及河道无相关提醒游客爱护生态环境的指示牌,导致生态环境与水体环境随着游客进入量的加大逐渐恶化。目前马山县各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周边的民宿总的来说较为匮乏,且服务设施不齐全,接待的游客量有限,导致过夜游客较少,对自然保护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同时由于厕所革命的建设尚不成熟,部分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没有公厕,游客只能去到附近村民家排队上厕所,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对村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对策
(1)环保生态化。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马山县自然保护区旅游在发展中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垃圾倒放与处理不当,使当地的湖泊水体受到污染,进而影响到整个自然保护区的风貌。基于此,马山县应继续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来规范自然保护区垃圾的倒放与水体环境的治理;对小都百、弄拉等重点景区加强生态绿化,完善城乡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减少碳排放;继续深入开展“美丽马山·宜居自然保护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增设民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激励、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到生态环保建设中,实现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
(2)农旅、文旅结合生态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民族地区相对较封闭,但农业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要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应使旅游与农业、民俗文化协调发展。马山县金银花、旱藕、桑蚕、红薯等农产品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活动、特色农产品、无公害蔬菜基地等,增设休闲农业园区;利用红水河等河域资源,发展水产养殖,合理开发渔业;发展林下养殖,鼓励村民把家庭养殖转到山脚林下,集体养殖,重点发展黑山羊、里当鸡等特色养殖品牌,规模化开发生态养殖业。以“三区一带一中心”为目标,以古零镇为重点,对农业进行集中连片开发,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地域风情,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同时建立较完善的地方性分配体系,制定合理的分配标准,以保障村民利益为主,处理好当地村民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为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特色民俗文化成为助推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马山县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将民俗文化与自然保护区旅游结合,借助影视节目、节庆活动等全面展示民俗文化的魅力。以保护为前提,注重挖掘壮、瑶等民俗文化的精髓,合理开发利用;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建立针对特色文化资源保护的法规,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避免或减少民俗文化被过度商业化的现象,保持文化的原真性。马山县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城乡道路建设基本完善,可因地制宜开展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等体育赛事,同期举行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加强节庆活动的辐射作用,大力发展生态体育游、生态文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