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数据来源: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作为资产管...[详细]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10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至9月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10月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9%,实...[详细]
新入列的“海洋地质二号”多功能新型科考船18日缓缓抵靠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标志着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正式启用,我国深海探测基地保障...[详细]
记者15日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应出国展览行业和外贸企业需求,中国贸促会及时推出恢复出国经贸展览的针对性举措,已完成今年11月至明年2月期间的15个出国经贸展...[详细]
中老铁路,又称中老昆万铁路,它北起云南省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市,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使用中国设...[详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今年以来,党中央...[详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全民共识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入人心...[详细]
汽车销量预期从悲观转为乐观,一方面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家对汽车消费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产品...[详细]
2020年中国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地理标志产品第二大出口目的地。2021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下称《协定》)正式生效。《协定》正式生效,会为中欧地理标志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怎样的利好?
特色产品内容丰富
中欧双方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地域特色和地方传统的产品资源丰富。《协定》包括14项条文和7个附录,将双方各275项、总共550项具有中欧地方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纳入其中。《协定》对具有地理标志的产品设定了高规格的保护,保护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双方互认的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于协定生效之日起开始实施保护;第二批各175个地理标志产品将于协定生效后4年内完成相关保护程序。
中国消费者喜欢安全性高、质量好的欧洲农产品。除了人们熟知的法国葡萄酒、希腊奶酪和西班牙火腿外,《协定》为中国消费者介绍了更多产区、种类更为丰富的农产品及食品。中国的茶叶、白酒、丝绸等历史悠久的风土特产也让欧洲消费者饶有兴趣。欧盟地理标志产品每年的出口额约为170亿欧元,占欧盟食品和饮料出口总额的15%以上。在地理标志的保护下,更多藏在“巷子深处”的中欧实力产品将有机会展示魅力。
欧盟第一次在双边地理标志协定中纳入带有传统文化符号的宣纸、蜀锦等地理标志,显示了中欧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与传承。这些文化地理标志产品对于深化中欧人文交流也将发挥不同寻常的促进作用。
堪称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里程碑
地理标志说明了产品的地理来源,蕴含着因产地的地理环境而具有的特定品质和声誉,代表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生产技术和传统。地理标志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它对具有地理标志的特定产品进行保护。长期以来,中欧在知识产权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中国近年来愈加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协定》生效是中欧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又一里程碑。
《协定》可以为消费者在享用地区特色产品提供权益保障。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使用受到地理标志保护的商标,将有效阻止假冒、模仿等侵权行为的发生,让消费者购买到优质的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协定》降低了合法生产者的交易成本,保护其收益权。对于已经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产品来说,中国和欧盟的地理标志持有人可以省去跨国认证申请的环节,将协定互认清单上的地理标志产品放心、便捷地投放双方市场。中欧双方在执法方面加强合作,也将为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上下游产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彰显经贸合作潜力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显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的平衡、高水平和互利共赢的特性,是中国与贸易伙伴谈判并签署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协定》为双方带来了贸易互惠和更好的营商环境,为消费者带来了优质正宗的农产品,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将进一步激发中欧农产品贸易的潜力,进一步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
《协定》也充分显示了中国政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其正式生效表明了中欧携手维护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的决心、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共识,也是中欧为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建设性力量的具体实践。(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