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险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规模数据来源: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作为资产管...[详细]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10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较1至9月加快2.6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回升;10月当月,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5.9%,实...[详细]
新入列的“海洋地质二号”多功能新型科考船18日缓缓抵靠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标志着我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正式启用,我国深海探测基地保障...[详细]
记者15日从中国贸促会了解到,应出国展览行业和外贸企业需求,中国贸促会及时推出恢复出国经贸展览的针对性举措,已完成今年11月至明年2月期间的15个出国经贸展...[详细]
中老铁路,又称中老昆万铁路,它北起云南省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市,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使用中国设...[详细]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切实稳定市场主体政策预期。今年以来,党中央...[详细]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发展是硬道理,这一全民共识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深入人心...[详细]
汽车销量预期从悲观转为乐观,一方面在于新冠肺炎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另一方面则在于国家对汽车消费的重视。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标志性产品...[详细]
气血、经络、阴阳等中医概念,如何用科学道理讲清楚?如何向世界传递中医理论内涵?9月22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第一期“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上,全国相关领域的4位院士、30余位专家围绕2021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之一的“基于微血管屏障的气虚不固摄和补气固摄理论的初步揭示”进行了深入研讨。
沙龙现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李昱在致辞中表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通过科研筛选出“三药三方”,第一时间建立起了第一道防线,为取得抗疫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中,也能看到中医药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建设国家级的、高端的中医药科研平台,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对建设健康中国都具有重大意义。”李昱说。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致辞中表示,从2020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连续两年发布了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在选出学术进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展示这些成果,起到引领作用,能够有效地配合国家的政策和战略?因而组织了“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沙龙,也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切实发挥好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利用专家智慧推动学术进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认为,创新是中医药的永恒主题。北大医学部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创新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张霄潇对“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工作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希望能通过评选出的这些成果,引导正确的科研方向,综合地考虑一项科研成果对于行业的价值,让科研解决临床问题,服务国家科技布局。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西医结合学系主任韩晶岩对本期沙龙的主题—“基于微血管屏障的气虚不固摄和补气固摄理论科学内涵的初步揭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读。补气固摄方药治疗水肿疗效明显,但其机理不清。韩晶岩团队从微血管屏障损伤入手,揭示了血浆白蛋白和液体渗漏与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ATP合酶障碍,ATP含量降低,将G-actin组装成F-actin的能量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低表达,缝隙开放相关,阐明了气虚不固摄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芪参益气滴丸、生脉散制剂(注射用益气复脉)等复方补气固摄方药的作用机理。该研究结果为微血管渗出、水肿、出血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在专家讨论环节,围绕着如何扩大“基于微血管屏障的气虚不固摄和补气固摄的科学内涵被初步揭示”成果在行业的影响力,如何引导学术界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的核心理论,如何通过产学结合来研究中成药的作用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阶教授等30余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研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创会副会长、创会秘书长李振吉做总结发言。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万有主持会议。